熱點 | 智慧社區防控平臺,戰疫攻堅好助力
來源:上海信息化
時間:2020/02/24
全民戰疫,對社區的安全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疫情膠著階段,應如何搭建安全的智慧社區防控平臺?
小息今天帶大家走近一家《上海信息化》理事會成員單位——新智認知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看專注中國政企數字化轉型的上海企業,如何基于豐富的“數字警務”建設經驗,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社區疫情防控平臺”,提高社區綜合治理效率、增強疫情管控能力,從而提升社區整體安全性。
01 社區:疫情防控第一防線
伴隨湖北“保衛戰”進入總攻階段、各地確診案例增速下降,新冠疫情進入第四代傳播階段?!恫《究刂菩码A段:如何做一個合格的D,避免變成2B》頻頻刷屏;各大微信親友群日日消息不斷,相互提醒著:不忘“白衣男神”張文宏囑托,“再宅兩周,悶死病毒”。
可見,當前戰役的重中之重,是避免變成2B減少公共環境接觸。
而人在家中臥,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智慧的社區人民想出了五花八門的防范手段:硬核業主(某畜牧科學院院長)為小區設計了長達5米的硬核消毒通道(養豬場同款);居委會、物業公司絞盡腦汁設置腦洞大開的動態口令、出入證通行證;抖音短視頻則寓教于樂,教會了人們用酒精棉、圓珠筆、打火機戳電梯按鍵……
民間智慧層出不窮之際,IT界的技術精英們也頻頻發聲:防疫是個技術活兒。應直面社區防疫工作中真正的難點、痛點,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的防控平臺,才能將疫情真正控制住。
02 社區戰疫防控:我太“南”了!
經歷了史上最長春節假期及最復雜復工流程,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面臨一系列痛點:
防控人流大,范圍廣:節日期間全國有大量流動人員,同時因存在交叉感染等可能,需要防控數以千萬的重點人員,防控面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地市、鄉鎮、村,防控難度大、范圍廣,監管人員有限,存在盲區。
社區隔離人員防控意識不強:盡管新聞媒體、政府、企業、社區都在積極地宣傳隔離防控,但仍有部分居民抱有懷疑、僥幸心理,不積極配合社區工作,給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不便。
人工監督模式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社區、企業聯合志愿者公益機構,對居家隔離人員定時定點定人監督,但無法保證24小時全天候管理,存在管理紕漏和感染風險。
隔離防控過程中易發生糾紛事件:針對不聽勸阻、不按規定居家隔離的情況,缺乏事中響應、事后追溯機制。
03 智慧社區防控平臺“云+端”管控助手
智慧社區防控平臺從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社區入手,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技術,為社區人員健康管理、疫情風險精準盤查、高危人員異動防控、疫區流入人員管理、群防群控防疫宣傳等工作,提供應用支撐。
同時,為社區安全管理、重點人員預警、違法犯罪處置等提供工作助力,未來還可以擴展為以社區為核心的社會綜合治理平臺。
據介紹,新智認知的智慧社區防控平臺采用“云+端”架構,云端基于公安自有、社會共建共享數據及疫情防控感知數據,通過數據采集、屬性分析、軌跡分析、區域分析等多維度智能手段,建設多道防線,針對疫情管控形成多種業務應用。
04 社區防控:人防+物防+技防
社區疫情監測:智慧社區建設通過小區單元門智能門禁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出入人行道閘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技防、物防手段完善社區安防系統。在疫病流行的當下,增加疫情防控感知設備(如智慧測溫人員通道、活體測溫半球等),形成有效的社區疫情防控體系,對社區人、地、事、物、情進行多防線、多維度、全方位立體化管理,實現常住人口、流動人口的信息收集和日常監測,篩選出異常人員、異常行為信息,同時與社區戶籍信息進行比對,進一步核實并進行重點關注,實現人防、物防、技防的整合統一。
社區疫情管控:通過智能門禁管控人員出入,經過認證的社區居民可使用手機點擊開門、二維碼掃碼門禁、人臉識別門禁通行。利用小區的人臉識別卡口、車輛卡口對出入小區的人員車輛實時布控,以防止陌生外來人員進入。同時,進一步根據后臺數據確認從重點疫區返回或需要進行醫學隔離的住戶信息,及時進行重點管理并提供醫療服務或援助,為社區住戶提供人性化的防疫管理服務。
社區疫情發布:在抗擊疫情期間,社區和物業可借助平臺的通知、推送功能,第一時間將最新疫情信息、服務決策告知居民業主,利用后臺范圍選擇功能將信息精準觸達具體樓棟及單元,做到不遺漏,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接各單元服務,如消毒通知、信息登記催促、自我評測、哄抬物價行為舉報等。
疫情研判預警:一是人員聚集預警:智慧社區監控系統對轄區內及周邊商場超市、街道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視頻巡檢,通過遙控轉動各處的監控畫面,實時掌握轄區各處人員聚集情況,組織在各人員密集場所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二是異?;顒宇A警:智慧社區門禁系統將單元門禁的開門人員信息實時匯總展示,通過數據比對分析,得出某段時間內頻繁外出人員信息,可通過后臺消息精準推送或專人上門進行疫情知識普及,降低外出相互感染的機率。三是人員畫像風險評估:建立風險分析模型,通過數據比對分析,根據近期是否有去湖北或與湖北人員接觸等情況進行風險評估,針對高風險值人員進行重點關注。
2003年全民抗擊“非典”之后,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發生巨大轉變:從國家到鄉鎮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出臺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全國政務信息逐步公開化……在戰疫過程中,我們努力完善人類社會的“防疫系統”,使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面對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亦如是。經此一疫,人們不僅開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以及生產與生活方式,而且著眼于建立更迅速有效的應急機制、搭建更完善可靠的社區防控平臺,為智慧城市建設積累更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