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匠心鑄造“智能警務” 助力平安中國建設
時間:2020/09/08
前不久,新智認知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新智認知)在2020貴陽數博會活動中發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警務一體化合成指揮解決方案”。該方案作為全場景的“大指揮”警務平臺,助力公安機關化繁為簡,最大化地完成各種復雜場景下的指揮作戰任務,廣泛應用于治安防控、重大活動安保、交管、機場等各類場景。
新智認知警務認知與市場拓展賦能群總監蔡朝輝是該項目的總負責人,近日,他就智能警務、一體化指揮、“HI+AI=SI”理論等話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警務工作是一個縱橫交錯的龐大體系,相應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任務也非常紛繁復雜。蔡朝輝介紹說,新智認知深耕公安信息化建設已經有20余年,近些年,公司依托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和數字智能中樞系統,匠心鑄造“智能警務”,助力平安中國建設。
他認為,新智認知賦能“智能警務”的切入點是指揮系統。作為警務系統的決策大腦和業務中樞,公安指揮中心自上個世紀就啟動信息化建設,已經經歷了三次較大變革,當前的痛點難點是缺乏完整的情報指揮一體化作戰體系、精準高效的跨層級勤務管理能力以及好用易用的智能化互動體驗,亟需通暢情報支撐指揮的數據鏈路、實現全方位的警力動態定位和跨層級的扁平化指揮調度,以及全局性的警情態勢感知與智能化預警防范。
構筑精準高效的“一體化合成指揮體系”將激活智能警務的神經中樞,為公安實戰帶來最大化效益和效率。新智認知強調了警務的“一體化”作戰需求,首先通過“一體化”感知匯聚和“一體化”通訊調度,實現跨警務層級的縱向合成,其次依托“一體化”研判決策和“一體化”可視指揮,實現跨警種部門的橫向合成,進一步合縱連橫,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指揮業務網絡。在此基礎上,“一體化”貫通“情、指、勤、行、督”指揮五要素,真正實現全場景智能化的合成指揮平臺建設落地。
談到技術層面,蔡朝輝說,“一體化合成指揮平臺”包含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融合通信、移動互聯等多種智能化技術手段,采用了成熟、穩定、擴展性強的“端+云”與“微服務”技術路線,界面設計則簡單易用,強調人機交互的人性化處理,滿足實戰需求的同時,還帶來良好的操作體驗。
該體系具有“感知、認知、行動和保障”四大領域能力,為公安部門帶來“智能研判情報導戰、日常大保雙態運行、應急處突一鍵調度和精準派勤服務全警”的四大創新價值。在感知領域,大屏態勢感知系統實現轄區態勢、警情、警力、卡口、電警等各類資源“一屏盡顯”;預警預測感知系統通過動態預測、多維預警,實現了對警情態勢的可視和預警預測。在認知領域,警情研判系統通過多元數據聚合,基于自有和第三方算法模型,實現警情研判分析;預案輔助系統則結合實戰,提高指揮人員工作效率。
在行動領域,勤務管理系統通過打散勤務的六要素,實現“多警種勤務、多計劃制定、全警力可視、精準化考核”;移動警務系統全面實現一線警力手持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精細化終端,提高公安機關的快速反應和作戰能力;在保障領域,統一支撐服務為上層應用提供統一的地圖、通信、視頻、資源、消息等,確保指揮實戰的高效運作。
如今,“一體化合成指揮體系”已廣泛應用于110實戰指揮、重大活動安保、社會治安巡防、智慧安防小區、機場安防管控、交管集成指揮、應急指揮平臺等場景,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世界軍人運動會、北京市公安局重大安保指揮系統等提供了精準服務。
“沒有理論支撐,應用就是無根之水。” 蔡朝輝說,新智認知承擔了國家發改委的一體化指揮調度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建設與運營任務,秉持“產、學、研、用”一體協同的生態合作理念,邀請陳俊亮、費愛國、李德毅三名院士作為專家顧問,并與國內各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長期開展廣泛和深入的合作。近期實驗室在指揮“四域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HI+AI=SI”指揮大腦構建理論,兼顧人類智能HI的傳承學習能力和人工智能 AI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構建用于指揮決策的超級智能SI。以實驗室理論基礎為依托的智能指揮調度方法論和解決方案,正向應急、交通、能源、健康等行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