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認知:持續發力智能城市,聚焦智能建設新場景
時間:2021/03/16
建筑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僅在中國就創造超過四分之一的GDP,從業人口超過百分之七。我國的建設產業與世界其他地區面臨著相同的困境:有信息化水平低,建筑施工現場生產作業環境、人員復雜,多工種交叉作業、協作方多,施工地點分散、施工現場管理難等諸多問題。由于智能城市技術依賴于新的基礎設施,在如火如荼的智能城市建設浪潮下,這個龐大的行業無疑也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指導和促進下,智能建設已經與智能城市、智能街鎮、智能園區緊密結合起來,成為智能城市治理的先行建設必選項,更是智能城市信息管理平臺的基座。
新智認知作為領先的數字工程建設者和智能運營服務商,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以建養運、以運定建”的智能城市運營模式,正通過投資建設智能城市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及基于所建設施的智能應用和實體項目,扎根行業場景、聚焦場景痛點、以場景促建設、以建設帶運營,持續穩定提供運營服務。以民生為導向,以場景為牽引,智能建設領域正是新智認知當前在智能城市運營實踐中的重點發力對象。
生態化創新,伴隨式服務
工地現場管理原本是一個小而微的場景,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和行業門檻,對社會效能的提升十分有限,更不能分享數字化紅利。在以城市大腦為基礎,對智能建設方案實現重構的過程中,傳統廠商望而卻步、步履維艱。新智認知因擁有二十余年智能城市建設行業的豐富經驗,具備聯動、融合、架構、數字化資產等先天基因優勢,其所提供的技術、產品、生態和運營模式也代表著智能城市和智能建設的發展未來。
目前,新智認知以自主研發的DT-OS“物數智能和用”產品體系為依托,采用多生態支撐、模塊化產品及伴隨式服務,為客戶貼身定制質量安全管理服務手段和降本增效持續運營的智能建設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依托AIOC和IOT、CIM平臺數據支撐,對城市建設中的工地進行監管/服務場景賦能,助力智能建設管控數字化、平臺化、在線化、智能化、溯源化,從而全面實現建筑工地監管/服務的精準化,為主管部門提供智能建設的深度感知、動態預警、開放協同、精準治理和智能聯動的行業管理服務能力。
▲ 新智認知智能建設監管平臺解決方案
新智認知智能建設解決方案,立足于工地智能生態,可對接兼容各種智能城市、各級監管單位、各類企業的平臺數據,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同時,符合各大城市建設經濟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產業示范區等城市規劃運營模式,并針對管委會、城投等單位的發展訴求,專門設計用于服務區域內大中小企業、監管部門、運營商、合資運營公司的方案模塊,從現場端、監管端、運營端三大方向實現全面探索突破,在提升智能建設數字化稟賦、綜合研判與治理能力之外,也加速提升了智能城市的深化治理與生態運營能力。
全快穩準,狠抓精益生產
近年來,建筑工程生產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建筑質量問題頻出,建筑工地揚塵、噪聲擾民等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安全生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綠色建造、引領信息技術等方面規范工地建設迫在眉睫。
新智認知認為,要想為用戶提供基于數據的多場景本地化運營服務,必須做好兩點:物聯先行,打造柔性的生態數據基座;整合數據,實現數據的組合創新及降本增效?;谶@一理念,新智認知首先從現場端出發,通過工地現場物聯感知設備和后臺配套運營系統,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工地現場人員、設備、物資、環境等要素實行全面采集、監測與管理,實現數據共享、協同運作及分級管控。目前,新智認知現場端方案,主要從環保、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展開:
解決遺撒、車輛帶泥上路、污水排放治理、非自動道路設備尾氣排放、工地噪聲、揚塵感知與治理能力等問題。
其二,質量管控
解決建筑隱患排查整改存證、質量安全態勢、混凝土試塊管理、質量事件處置等企管聯動多方參與治理能力等問題。
其三,進度管控
通過融合BIM、CIM、視頻融合,解決多項目、多地域、多維度工程進度,重點關注工程進度感知手段少、體驗差等問題。
其四,安全管控
解決管理端缺乏安全態勢分析、安全事件處置、預警聯動、事故原因與處置過程復盤分析、應急物資與演練監控復盤等問題。
此外,新智認知還設有各類現場感知方案,如建筑工人實名制、裝卸料管理、周界臨邊防護、實名制電子合同、安全帽安全帶AI識別、人群異常聚集、現場巡檢、工地黨建、VR安全學習等等,將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施工現場、機械、人員、設備設施、場地進出口等各類事務中,形成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應用,實現工程管理干系人與工程施工現場的有機整合,提高工地管理的安全、透明、高效、靈活及快速響應,全面提升施工現場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建筑現場精益化生產。
管服融合,緊扣全局共治
鮮活的數據能幫助管理者把握建筑工地運轉動向,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同時也是一切智能應用運轉的前提。新智認知智能建設現場物聯網的打造就是要解決數據來源的問題,但面對星辰大海般的數據,做好數據和應用的“和”才是提高智能建設服務與監管效率的關鍵。
目前,因建筑工地具有參與方多、業務繁雜、業務間制約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結合監管熱點、重點,優先突出對重點環節、迫切熱點的監管建設先行,逐步實施全面監管的訴求極高。從監管端出發,新智認知積極響應行業監管和專項監管需求,立足智能城市規劃下的智能建設深化治理生態場景,設計了針對監管單位職能的To G業務集合,通過匯聚、治理、打通和協同數據和智能應用等各類數智資源,實現現有資源的“和”,為構建智能建設現代化服務與監管提供有力支撐,真正實現集中感知、考評有據、全局共治、管服融合的目標。
▲ 新智認知智能建設監管平臺(大屏端)
其一,集中感知
統一匯聚工地現場端多源異構數據所描述的安全、預警、進度、隱患等信息至統一治理平臺,服務于監管數字化決策、運行跟蹤和事后追溯,實現實時監測、安全預警、關聯分析、數據下鉆等治理要求。
其二,考評有據
建立企業/服務商/從業人員考評機制,考評榜單予以公示,促進各企業/服務商/從業人員改善并提高自身行為;同時,結合業務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對評分較低的企業/人員加大巡檢監督力度,高效精準發揮政府監管力量。
其三,全局共治
結合指揮中心實現掛圖作戰,與各工地建設方、監理方、檢測方、服務商實現數據交換或業務聯動,并實現與智能應急、智能安防等應用全局共治的“業務+數據”聯動,促進工地監管與服務在智能城市建設規劃上的步調統一。
其四,管服融合
依托智能城市建設框架和服務窗口,構建“互聯網+工地”、“執法+服務”的智能建設監管與服務平臺,實現對智能建設水平的積極提升和彌補,通過管理與服務的多維共治,融合促動新型智能城市的格局形成。
▲ 新智認知智能建設監管平臺(移動端)
聯合運營,讓城市更高效
對新智認知而言,智能建設在現場端、監管端的實踐遠遠不是業務的終點,相反恰恰是運營端服務的起點。新智認知通過感知+交互產品賦能相關管理單位,為其搭建智慧運營指揮中心,可與監管端實時聯動,擁有安全/人員/事件/重點工程等各類態勢分析研判能力、區域級別的視頻匯聚能力、監管任務定義能力等等,實現對項目進度、風險、視頻、事件以及指揮指令、數據匯聚的一屏掌控;同時,還具備包括設備租賃、服務平臺、評價申訴等規范智能建設服務商與行業管理水平提升的支撐能力,職業技能培訓、認證、在線考試等職業人群服務間的接駁能力,以及疫情常態化下的服務和重點人群關懷能力。
同時,新智認知開創性地以“授權-建設-運營”ABO模式為框架,與當地政府快速成立合資公司,專項運營區域內建設安全產業,真正從智能建設頂層需求出發,按照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要求,為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服務,從而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優化市場環境,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加快產業升級,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支撐,打造“中國建造”品牌。
此外,基于全域感知、數據協同、資源共享、聯合學習,新智認知從智能建設這一智能城市的典型場景切入,通過經其實踐后的安全運營模式進一步拓展至樓宇智能化管理、園區智能化運營、城市產業扶持服務等多個智能城市建設運營業務,切實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產業發展和民生服務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
新智認知以運營為導向,面向不同場景需求探索的智能城市建設模式正不斷落地開花,目前已在河北、山東、四川、重慶等多地項目中得到運用。后續,新智認知將在實戰中不斷前行,陪伴用戶探索出更實用、更高效的智能城市領域解決方案,持續為中國智能城市建設添磚加瓦。